2月11日,造文振兴正月十四,化旅在江门市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乡村新路春节的功夫侨村热闹还在延续。“从初一到初四,京梅江门径每天两场醒狮表演场场爆满。村全闯出现在虽然没有表演了,域打游村但是造文振兴来村里参观的人还是很多。”京梅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柏兆声音里掩不住笑意。化旅
大年初二时,乡村新路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广场上擂鼓声震天响,功夫侨村几头花色不一的醒狮踏着鼓点腾挪跳跃,时而“采青”献瑞,时而憨态逗趣,引得围观游客连声叫好。这个距离梁启超故居仅30分钟的侨村,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推动下,已成为江门市热门的乡村旅游景点。
基础提升
全域打造文化旅游村
京梅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蔡李佛拳的发源地。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蔡李佛武术文化,镇、村两级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和规划力度,结合以蔡李佛始祖馆为代表的蔡李佛文化特色旅游资源,深度挖掘和打造一系列囊括蔡李佛文化元素的特有景观。以墙绘、浮雕和壁画形式展现蔡李佛拳精髓的出神入化巷、梅花三弄巷,一招一式栩栩如生,让蔡李佛文化深入人心,同时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
京梅村出神入化巷。
“村里还不断完善文旅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了80多万元,建了一个标准化的村级游客服务中心。”陈柏兆介绍,游客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配备了2台游客服务触摸屏系统和智慧VR系统,并且免费为游客提供信息、咨询、讲解、旅游资源介绍等旅游信息。
漫步京梅,沿着“出神入化巷”青石板路前行,蔡李佛拳始祖陈享的青铜塑像肃立道中,民宅墙上,3D彩绘的武者凌空劈腿。转角“拳道馆”飘出咖啡香,前来参观游玩的游客扎着马步饶有兴致地挥拳发出“哈哈”声。
“梅花三弄巷”则以其灵动优雅的水墨画风,展现京梅村的起源故事。“京上梅花年年开”描述的便是京梅村,相传宋代崖门海战后,不少宋人在京梅村落地生根,后以宋朝的国花梅花取名为“京梅村”。
京梅村梅花三弄巷。
“去年,我们建成蔡李佛国际传承中心,逐步展示蔡李佛独有的十八门桩,同时计划盘活旁边的周翁陈公祠,通过修旧如旧的方式升级改造为武术教学场馆,以‘一静一动’增强游客的体验感。”京梅村乡村代言人、驻村第一书记黄宇光表示,京梅村持续深化绿美建设,开展“星级绿美家庭户”评选活动,打造多个网红打卡点。
活动纷呈
唱响“功夫侨村”文旅IP
早在2024年初,崖门镇12名“小醒狮”宝宝勇闯哈尔滨,在哈尔滨街头表演蔡李佛拳、舞醒狮,引发广泛关注。京梅村紧抓“小醒狮”IP热度,乘势规划精品研学游路线,创新蔡李佛武术体验课程,推出金牌讲解员、醒狮小助教等,打响特色研学品牌。
2024年8月,京梅功夫侨村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入选为首批“新会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
为进一步推广蔡李佛武术文化的传播,打造京梅村“功夫侨村”IP。京梅村还持续举办蔡李佛狮王邀请赛及蔡李佛武术锦标赛等品牌活动。据介绍,截至目前,京梅村已连续举办三届狮王邀请赛,吸引大批武术爱好者齐聚一堂,如2021年举办蔡李佛侨乡小小少年武术交流活动,吸引市内超20支队伍齐聚一堂切磋武艺;2022年“少年中国说”中国侨都国际武术交流大会,9支海内外青少年武术代表队共130多名武术爱好者欢聚一堂,美国、巴西、荷兰等30多个国家的武术爱好者、海外武术代表队以视频形式连线“切磋武艺”;2023年蔡李佛武术锦标赛暨蔡李佛非遗传承研讨会,21支参赛队伍超300名选手同台竞技吸引超5000人次参加。
京梅村不仅通过赛事活动吸引游客,还积极利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发布蔡李佛武术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图文等内容,增强线上互动与传播。村里还邀请知名摄影师和网红博主探村,通过他们的镜头和笔触,将京梅村的武术文化、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展示给更多人。
京梅村将全力打造“功夫侨村”IP。
擂鼓声声,乡村振兴的“组合拳”虎虎生风。2023年京梅村获评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2024年入选首批十大美丽非遗乡村旅游目的地。京梅村周边冒出46家配套商铺,连80余岁的陈婆婆都在家门口支起小摊。看着村道上游人如织,陈柏兆想起一句拳诀:“立身需重细眉沙”,这位带头人的新招式已然成竹在胸——准备引入大型文旅项目,或将让世界看到侨乡振兴的“硬核功夫”。
撰文:唐瑞谦
来源:南方农村报
(作者: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