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网络烂梗”成为“精神梗阻”
2025-01-24 21:10:52

  “大风可以吹走一个气球,网络烂梗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别让”最近,精神一场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烂梗”的梗阻班会火了。

  南京市浦口区车站小学语文教师朱文洁,网络烂梗把跟风说“烂梗”的别让小朋友比喻成气球,因为“气球是精神空心的,风一吹,梗阻气球就飞走了”,网络烂梗以此引导小朋友要有思考、别让有判断,精神不要盲目跟风。梗阻

  这场班会引发网友强烈共鸣,网络烂梗说明不少孩子深受“网络烂梗”之害。别让互联网发展使得人们的精神语言表达越来越开放,大量简单重复的“梗”随之产生。人们并不反对玩梗,但一些低俗的“烂梗”不分场合、不合时宜被制造、使用、传播,进入青少年生活,“垃圾语言”张口就来,“雷人雷语”频繁出现在作文里,难怪有人吐槽:“一些孩子只记得‘烂梗’、不懂得学问,只熟悉段子、不会造句子,听得懂暗语、却不明白成语。”

  语言美应是一种必备素质。处于学习黄金期的孩子,频繁使用不得体的语言,会限制丰富的词汇表达方式,影响沟通能力。“网络烂梗”泛滥,愈发让孩子思维变得懒惰、固化,逐渐忘记了“美”的语言究竟可以带来什么。就拿经典古诗词来说,字句里有万千世界、人生百态、深远意境。近日,一些孩子在观看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时,不由自主跟诵唐诗,不仅展现出中华诗词的无穷魅力,也说明文字表达对人的巨大影响。好的表达激发感受力、承载想象力,高度同质化表达则会让语言的力量禁锢于思维枷锁中,让一些人失去感知生活、感知世界的能力。

  被“网络烂梗”“梗”住的何止想象力?不少“网络烂梗”带有消极色彩,其激情式、戏谑化的表达,不仅影响孩子情绪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还传递不良价值观。当粗言鄙语、污言秽语成为日常口语,孩子对优秀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逐渐降低,精神世界就会愈发荒芜。如同众多网络狂欢一样,哪怕孩子只是游戏性地参与其中,也容易在群体影响下失去理性,甚至走上模糊底线、触碰红线的歪路。

  尚在成长中的孩子缺乏判断力,使用“网络烂梗”大多源于跟风模仿。如果“烂梗”刷屏网络,网友热衷于通过造梗用梗沟通交流,又如何能制止“垃圾语言”入侵儿童世界?网络平台和媒体应强化社会责任,把好入口审核关,不为“网络烂梗”提供传播渠道。监管部门不能任其泛滥,应加大监管力度,善用科技手段,迫使“烂梗”和不良信息退出网络,消除负面影响。“使用网络烂梗对未成年人进行侮辱谩骂”已被纳入“清朗·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相关部门正在积极亮剑。

  “做无法被风吹走的蝴蝶。”这场班会不仅为孩子纠偏,也给成人上了一课。对孩子禁止上网、“严防死守”不切实际。一个气球与蝴蝶的形象比喻,让孩子认识到盲目跟风的危害,也提醒老师和家长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讲清“烂梗”之俗,引导孩子规范用语,更要以身作则提高素养,自己先成为“不被风吹走的蝴蝶”。在孩子心灵播下文明种子,培养其独立判断能力,提高孩子精神免疫力,促进孩子主动远离“垃圾语言”。

  对“梗”的治理和引导并非“一刀切”,既要关注和理解青少年文化,也需充分发挥社会治理智慧。对乌烟瘴气的“网络烂梗”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对活泼灵动、充满正能量的网言网语则要多用善用。以更有效措施做好网络内容净化筛选,以更人性化方式创造良性语言环境,让孩子可以好好说话,别让“网络烂梗”成为“精神梗阻”,这是全社会的责任。(韩小乔)

(作者:新闻中心)